nanfangdaily_1

●68年前,中英抗日軍官得東江縱隊援助成功突圍
●68年後,突圍軍官後裔重走突圍路,尋找當年“游擊隊”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受到日軍猛烈攻擊。
12月25日,經過18日激烈戰鬥,時任港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  
當時的中國政府駐港軍事代表及英國軍官共71人不願投降,組成了突圍團隊迎炮火突圍。這其中包括英國遠東情報局局長麥都高、聯絡官科林活、麥克埃文爵士,以及國民政府駐香港最高代表陳策、其副官徐亨、保鏢楊全等。  
突圍軍分乘6艘快艇從香港仔海岸出發,其中一艘在途中被擊沉,另外五艘在深圳南澳登陸。在廣九鐵路兩側的東江縱隊(時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的幫助下,突圍軍中最終有68人順利抵達“安全區”惠州。  
2009年12月27日,一個由來自14個家庭、60多名中英抗日軍官後裔組成的尋根團,從世界各地齊聚深圳南澳島,從南澳島到惠州,重走先輩的突圍之路。
 
日記“考古”父輩遠東往事
 
“香港突圍群英協會”由突圍群英的後人組成,大部分人原來並不知道自己與中國這片土地還有如此奇異的聯繫。他們或是聽父輩講述,或者整理遺物,逐漸把故事的片段拼湊成形。  
早在1996年,突圍軍後裔理查·海德在女婿的幫助下創建了一個關於先輩突圍事蹟的網站,於是,後裔們通過網絡搜索逐漸聚集在一起。如今,該網站已有100多名成員,每人都在貢獻資料,如日記和圖片。  
突圍者麥克埃文爵士的女兒艾莉森,數年前整理母親遺物時發現了父親的日記,記錄著驚心動魄的突圍故事,“出於對父親的崇敬,我萌生了重走突圍路的念頭。 ”  
在丈夫、BBC退休記者蒂姆的幫助下,艾莉森在檔案館找到了60年前的粵港地圖,重組了突圍路線圖,經過幾年的整理,夫妻倆在去年摸索著將此路重走了一遍,突圍軍5日完成的行程,夫妻倆足足走了7天。這一“體驗”行動,讓當年的突圍路線得以復原。
 
耄耋老人講述突圍故事
 
去年,突圍群英的最後一名成員徐亨病逝,享年98歲。但尋根團成員理查·海德說,他們此行的意義在於對先輩英勇突圍的感懷,對為先輩伸出援手者表示感謝,而並不強求“還原歷史”。  
讓後裔們喜出望外的是,在南澳棚仔徑海岸,也就是資料記載的登陸點一帶,他們見到了即將迎來88歲生日的目擊者羅德炎老人。   羅德炎世代住在南澳。 68年前的一個清晨,他正外出,突然看到3艘魚雷艇駛近。 “當時,游擊隊已經埋伏在岸邊,因為擔心他們是日本人,已經架好了槍,可是船上的人卻揮起了白旗。”憶當年,羅德炎毫不含糊,“游擊隊辨別出他們是突圍英軍後,立即派人去接應,並把軍人們護送至觀音山,安頓了一晚。”   羅伯特·麥克米倫聽得入神。此行,他總愛拿著突圍軍在惠州的合照,逢人就說在照片最右側的軍人是他的父親皮特。羅伯特生長在英國,父親極少對他提起突圍之事,“軍人總是避談戰爭,因為很殘酷。”羅伯特說,他十分羨慕父親是一名海軍,很遺憾自己只是一名水手。  
2009年12月27日上午10時許,隊伍停在了月亮灣大酒店附近,在羅德炎的回憶中,這個點或是棚仔徑沿岸最接近突圍軍登陸點的地方,只是,當年小漁村的簡陋樸素不再,此處如今已是度假別墅林立,唯海天可鑑當年驚險。  
2009年12月28日,後裔團在參觀了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和紀念館後繼續北上,按突圍路徑經過白雲坑、淡水、泗水、新圩等地到達了惠州———此次追溯先輩足蹟的最後一站。  
金馬影后也參團   尋根團中,陳策家族來人最多,共22人,其中曾孫輩5個,孫輩6個,曾主演《浮世戀曲》的金馬影后陳令智也在其中。   了解群英突圍之事的人,無不知曉當年陳策、徐亨和楊全誓死不屈、率隊前行的壯舉。 《香港明報》曾刊載文章報導,陳策在收到港督楊慕琦的電話後,誓不投降,不假思索決定突圍。然而,對廣東抗日游擊總隊協助突圍軍之事,香港以及海外的媒體卻甚少提起。   據悉,1938年,廣東抗日游擊總隊領導人曾生開始組織在坪山的抗日游擊隊活動。 1941年,在日本大舉進攻香港時,中共中央從延安、中共南方局從重慶分別緊急電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誌等,要求他們設法營救滯留香港的各界知名人士和國際友人。   作為廣東抗日游擊總隊領導人曾生之子曾德平表示,廖承志就是在這個時候通知了曾生,讓他幫助突圍英軍和中國軍官,“他們突圍前就應該從游擊隊這邊獲悉了登陸點的情報了。”此次隨團的還有東江縱隊的後人,據了解,先輩曾告訴他們,當時為了避開日軍主力,游擊隊安排了兩條突圍路線,作為雙保險。  
菲利普仔細傾聽著曾德平的講述,他說,在英國雖然大家都承認突圍軍登陸後得到了“中國人”的幫助,但知道是廣東抗日游擊隊的人並不多,更多人認為英軍之所以能逃脫很大程度歸功於國民黨將領。因此此行也解開了他對突圍軍登陸後如何逃生的疑問。  
陳策之子、“香港突圍群英協會”主席陳安國稱,他們希望能沿著突圍路徑建一條“中英友誼徑”,讓越來越多的後裔或是對這段突圍故事感興趣的人通過走此路感受既沉重又溫熱的歷史。
 
南方日报记者曹斯 2010年1月5日

theFA ad

---- Welcome to consult ----

---- 歡迎資詢 ----

Sino-U.K School Football Project

中英校園足球項目

Please Contact us

請聯絡: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英格兰足球教师教学课程
English School Football Teaching Programme

課程報名表
Registration form

ad banner right

ad banner right

你目前位置:

版權所有© 2021 孫中山青少年基金會 Dr Sun Yi Xian's Youth Foundation 侵權必究

S5 Box

Login

Register